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年来,我国统筹推进专利法、着作权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修订工作;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制定发布《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等文件;促进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有效保护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筑牢法律基石
近年来,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筑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法律基石,我国先后对专利法、着作权法进行修改。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2020年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着作权法的决定。这两部修改后的法律均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次专利法修改是我国专利法的第四次修改,其修改的重点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强对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包括加大对侵犯专利权的赔偿力度,对故意侵权行为规定一到五倍的惩罚性赔偿,将法定赔偿额上限提高到五百万元,完善举证责任,完善专利行政保护,新增诚实信用原则。二是促进专利实施和运用,包括完善职务发明制度,新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加强专利转化服务等。三是新增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和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程序有关条款。完善专利授权制度,包括进一步完善外观设计保护相关制度,增加新颖性宽限期的适用情形,完善专利权评价报告制度等。
此次着作权法修改是着作权法自1990年通过以来的第三次修改,其修改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规定了一系列惩罚措施,大幅提高了侵权违法成本。对于故意侵权,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赔偿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二是对“作品”的定义作出了调整,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表述修改为“视听作品”。三是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着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许可他人专有使用、出质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演员职务表演的,演员享有表明身份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其他权利归属由当事人约定。
织密保护之网
在行政执法方面,今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时段,加强全链条保护”等5个方面,部署26项具体工作。为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专利法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制定《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其中,《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共有27条,适用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处理专利法第七十条第一款所称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专利侵权纠纷;《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则明确了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药品专利纠纷进行行政裁决的主体、条件、提交的材料等内容。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久前受理了两起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这是新修改的专利法正式施行后,在国家层面受理的首批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
此外,为积极推进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推进全系统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工作落实。2020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北京、河北、上海等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工作试点地方,2021年6月又确定辽宁、安徽、福建、山东等7个地方作为第二批试点地方,在全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工作经验。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作用,推动形成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从工作要求、公正司法、提升效能、深化改革四个方面,就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20条政策措施。(记者:陈景秋 姜旭)